企业包车抢技工 2000万缺口促求职青年...
2月底,深圳的曾老板派车前往广西,往返2000多公里,抢回工厂的模切师傅。相比之下,模切师傅的儿子,今年即将本科毕业,但面对着当下惨淡的春招市场,正一筹莫展。
企业主对于技工人才的重视,正是技工人才紧缺的一个缩影。官方数据显示,当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,技工荒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中。不过,一方面,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求贤若渴;另一方面,最难毕业季年年都有,但今年因为疫情冲击,显得更为严峻。
此外,比起进工厂学技术,时下的年轻人似乎更热衷于选择销售、快递、外卖和网约车等行业,全社会结构性用工荒愈发突出。
作为技工出身自主创业的企业主,曾老板呼吁年轻的男生应该进工厂,学技术。现在外卖、网约车这些,可能一入行就有七八千块,但是没有一技之长,雇主换人成本很低,将来年纪大了会很被动。有技术就不会受年龄的限制,反而会随着你的从业经验增长而增值,越来越吃香。
专业技术人才奇缺
我们工厂是2月17日开工的,有两个模切师傅是广西人,说因为遇到疫情当地没通车,出不来,怎么办呢?我说我派车来接你们,本来想两个一趟接回来,但是有一个师傅家人担心疫情,不让他走,只接走一个。过了几天,家里不让走的那个又说可以出来了,我又派了个车去接他。曾老板表示,2月24日开工时,人员到岗率不到20%,总共20条生产线只勉强开动两条。因为打样品特别费时间,客户转走了一些量产单,他心急如焚,一直在催员工赶快回来上班。
普工还好,没到位可以马上招到人。重点是技术员,培养一个技术员,上手要半年,熟练要两年,这是我们的核心资产,不容有损失。他说,去广西接人,油钱、请司机的钱,加起来几千元,不算什么。对于其他返岗的技术员,他也是报销全部路费。
东莞的徐老板,对于今年返岗的技术人员,全部报销机票,广东省内不需要坐飞机的,则可以打专车过来,他来报销打车费用。我们的技工,全是自己培养出来的。有人来做普工,碰到愿意学的,我们慢慢教技术,然后每年涨5%~10%的工资把他留下来。在外面根本招不到现成的技工,全靠自己培养。
正是因为培养一个技工不容易,所以倍加珍惜。年前一个师傅,因为一些事被徐老板说了两句,人家一气之下回了家。年后,老板老板娘轮流打电话,让他坐飞机过来,报销机票,年前回家的车票也一起报了。老板娘说:有时候师傅发脾气,我们根本不敢吭声,我跟我老公说,感觉师傅才是老大。
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
曾老板从广西接回的一位模切师傅,其儿子今年即将本科毕业。现在反正是待在家里,写论文,工作还没影呢!去年秋招的时候竞争就很激烈了,没聘上,指望今年的春招。往年这个时候,学校会组织招聘会,今年是不可能了,孩子焦虑得很,不知该怎么办。
虽然模切师傅也为儿子的工作着急,但他丝毫没有让儿子跟他学技术的打算,从当初选择专业开始,进工厂就没有纳入他们的考虑范围。做这个太辛苦了,又没有出息,我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不想让儿子再进厂做事了,上个好大学,将来坐办公室。
只是,坐办公室的工作竞争何其激烈?根据教育部消息,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874万人,同比增加40万,创下历史新高。供给增加,需求并未同步增加,受到疫情影响反而变少了。今年企业的用人需求减少。根据智联招聘春季求职竞争周报(3月2日~3月6日),22.7%的企业表示有裁员计划。
此外,BOSS直聘发布的《2020年春节后10天人才趋势观察》数据显示,应届生新增岗位规模同比降幅49%,作为应届生岗位创造主体的小微企业(100人以下)应届生需求同比降幅达60%。
我们招技术员不看学历,主要看经验。当然也想招大学生,因为他们学东西厉害,上手快。可留不住啊,做几天就走了,有的甚至只看看环境就走了。徐老板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,今年他想加强网络推广这一块,招网络推广和运营人员,招聘信息一发布,就收到好多大学生的简历。
其实,这些职位收入还没有技术员高。徐老板说。
五千块钱找不到技术工,但是可以找到大学生,成为一种独特的职场怪象。这与当下技工的社会地位有关。在人们的印象中,技工是一份不太体面的工作,又苦又累还可能会有职业危害,出路几乎被定格在车间第一线,满身的油污,繁重的劳作,无休止的加班,职业发展渠道单一,上升空间和成长模式狭窄,收入不高,社会地位低。这些都让大学毕业生望而却步。
年轻人做技工意愿大减
不光是大学毕业生瞧不上技工工作,很多非大学生也不愿意做。
谢工目前是某省会城市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工程总监,18岁技校制冷空调专业毕业后,一直勤勤勉勉从事本专业工作,从空调工做到主管,再到总监。目前40岁出头的他,年薪超过50万元,在内地过得相当滋润。
正是有了自身经历的成功案例,谢工也积极希望家里的年轻人多学技术,但几个晚辈都没有走他的路。他曾把侄儿小浩带到他工作的酒店工程部上班,希望能学到一技之长。但小浩做了一年多还是离职了。
制冷太难学了,我实在是没有底子,很累,天天猫在机房里,没意思,工资也不高,一个酒店就一个总监,猴年马月能做到叔叔工资那么高,那么轻松?小浩这样向证券时报记者解释。目前他在一家网红奶茶店上班,工资和原来差不多。
在东莞一个工业区门口的布告栏,贴满了园区内各企业的招工启事。一名年轻男子驻足浏览,经过交谈得知,他想找一份5000元左右的工作,但这些启事上的普工工资只能开到3800~4300元,不符合他的心理预期。一名负责招聘的女士表示,工资是逐步增加的,如果干到一年以上,去他们厂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以上。但他还是笑笑离开了。这位女士向记者表示,很多年轻人都想一上来就要很高工资,却又不愿意脚踏实地,很浮躁。如果他们不是总换工作,踏踏实实学习专业、钻研技术,别说5000元,就是8000元也早就拿到了。
有意思的是,与之相隔不远的一条街道上,记者看到一家湘菜馆的招聘公告,除楼面经理3300~4600元/月,其他职位如咨客、服务员、传菜等起薪都是2000多元。记者问前台来应聘的人多吗,前台表示:多啊,每天都很多人来问,我们要挑选形象气质比较好的。
有年轻人向记者表示,不想进工厂,工资低,管得严,压抑。我送快递,干好自己的事就行,没人会管,一个月七八千。虽然618、双11会忙点累点,但是工资随便一万多。工厂能拿到这么多吗?销售,快递,外卖,网约车这些哪个不比进工厂强?
曾老板有不同见解。他呼吁年轻的男生应该进工厂,学技术。作为技工出身自主创业的企业主,他知道学技术需要沉淀,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收益。但这个沉淀时间,就像参天大树当初扎下的根,根越深树越稳固。现在外卖、网约车这些,可能一入行就有七八千块,但是没有一技之长,雇主换人成本很低,将来年纪大了会很被动。有技术就不会受年龄的限制,反而会随着你的从业经验增长而增值,越来越吃香。
职业教育亟待崛起
富士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曾在某次论坛上向工信部部长苗圩提问:如今的大学教育和工厂里的实践操作差距很大,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,富士康招了很多大学生,可都不愿意到基层流水线工作,政府有没有什么政策可以鼓励大学生下基层?
郭台铭的这一疑问,反映出大学提供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存在一定脱节。这个问题的背后,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结构的严重偏差,高级技工出现很大缺口;另一方面则是职业教育自身水平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
一般的求学路径,是在初中毕业后,考分高的进入普通高中,考不上高中的进入职业高中,很少有优秀的孩子会主动去读高职。读高职、高专、技校被认为是实力不济的无奈选择。因为这种学校在家长和学生眼里就是不入流的。社会环境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较低,职业教育成了次等教育。
不过,反观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制造业强国,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,高级技工占比40%,德国达到50%,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%左右。
德国的职业教育并不是高等教育退而求其次的选择,而是两个平起平坐的教育方向。德国只有25%的初中毕业生通过高中进入大学深造,多达65%的初中毕业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,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。德国的职业教育由政府全额拨款,一个学生一年可获政府4100欧元的教育经费。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订购成为企业的准员工,企业要按规定向订购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~800欧元的学习津贴。他们拿高工资,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,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很高。
在日本,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被称为专门学校,学生如果拿着大学学位去应聘技术型企业,其竞争力通常会比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差一截。所以,如果不是立志成为研究者或白领的年轻人,一般不会削尖脑袋拼命往大学的门里钻,因为大学文凭对他们的就业、收入并没有决定性影响。终身雇佣曾是日本劳动制度的一大特点。每年4月,日本各家企业都会通过录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(或高中生)来补充职工队伍,然后通过在岗或离岗培训,将其培养成具有企业特殊技能的公司人。
在我国,近年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。自2016年以来,工匠精神年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近年来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纷纷指出,没有工匠精神,中国制造就少了赶超的内在动力。2019年发布的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,开头第一句话即写道: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,具有同等重要地位。
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谈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。他表示,发展现代职业教育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,要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,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。中国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,要发挥好全国2000多家技工院校的作用,通过扩招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。
下一篇: 商务部:推动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措施